广东阳春市百家姓排名(前148名),看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位?

广东阳春市百家姓排名(前148名),看看你的姓氏排名第几位?

原创 小谱

查谱网

功能介绍 家谱、姓氏文化交流,寻根问祖,传承传统文化,挖掘人文历史。

阳春市百家姓导读:

阳春市地处广东西南部位置,境内户籍人口约122.45万人(2021年)。

阳春于南朝梁时置县,至今有1500余年的历史。1994年,阳春撤县建市,升格为阳春市。

阳春早在秦朝时期,就有汉族移民驻军。历史上有很长一段时间,境内都为瑶族、壮族或其先民的聚居地。

明清两朝,有大量自来福建、信宜、东江等地的移民迁入。不少客家人在境内形成了客家方言中的次方言——阳春𠊎话。

1987年,阳春县有350个姓氏。人口超过万人的姓氏有21个,这些姓氏人口在全县总人口中占比72%以上。

人口在1千至1万之间的姓氏有61个。还有160个姓氏人口在10人以下,如:千姓、力姓、树姓、先姓、浪姓等。

历史上阳春姓氏移民

01

先秦时期

早在新石器时期,阳春就有古居民活动了。1960年,考古人员在境内发现有独石仔洞遗址。

出土了大量的古人类石器。考古研究表明,这是1万四千多年前的遗存。

先秦时期,境内为百越之地。

02

秦朝至清代

秦始皇统一岭南后,在境内设置郡县,派遣驻军。少量汉民开始移居阳春境内。

据部分资料记载,秦朝的戍军沈汭与高凉女首领通婚,开创了冼氏家族。

南北朝以前,境内原始居民多为俚、僚等民族聚居地。

汉民自宋代开始陆续迁居增多。

在明代以前,阳春还是一个地广人稀的地方。明洪武二十四年(1391),境内只有2.2万人。

由于明王朝对少数民族采取长期的镇压政策,造成不少百姓死亡,部分外逃。明宣德七年(1432),境内仅有1.3万人。

明末清初,多年战乱,加上自然灾害的影响,境内人口大量减少。清康熙六年(1667),境内只剩5000多人。

往后受清政府“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的政策影响,人口逐步增多。

加之明末清初以来,有大量的福建、东江、信宜等地移民进入。至1941年,阳春县约有28.8万人。

03

解放后

解放后,人民安居乐业,随着的经济发展,人口逐渐上升,境内姓氏数量增多。

解放后外迁阳春的姓氏就有151个。占1987年统计350个姓氏的43.1%。

外来移民多为工作调动、婚嫁、经商务工等迁入。

2020年,阳春市常住人口约有87.58万人。

阳春民族人口

阳春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境内有汉族、瑶族、壮族、苗族、蒙古族、土家族、彝族等多个民族。

历史上境内曾有壮族、瑶族等多个民族居住。随着历史的变化,少数民族部分外迁,其余大多在清代民国融合于汉族,有些怕受迫害也改为汉族。

1981年,境内有部分居民开始恢复瑶族民族成份。

1982年,第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时。阳春县汉族人口约有82.02万人。

少数民族中人口较多的有:

瑶族有770多人。壮族有160多人。苗族有21人等。

据2020年地方部门新闻信息,阳春市少数民族人口约有1.9万人。

阳春市百家姓出众人物

阳春自古以来,重视文化教育。明清两朝有17人考中进士。其中14人是文进士,3人为武进士。

历史上有何朝端、韦君载、谢方端、梁国杰、刘荣玠、梁应材、刘世馨、梁作文、韦君载、谭敬昭、刘裔烗、罗升棓、莫苍棨、刘荣琪等。

还有林闻誉、刘承辇、莫益兰、颜有庄、谢仲坃、刘德琯、郑宏璋、黄云、刘宗湘、黎四贵等多位人物。

附:阳春百家姓排名(前148名,1987年数据)

 

关注查谱网公众号

找宗亲、寻找家谱、姓氏来源和分支,对姓氏和家族文化感兴趣的朋友,都可以关注查谱网公众号,助力姓氏文化宣传。

麻烦将网站catdsn.com/name转发给更多人,让大家都来了解下自己县姓氏文化。让大家都来看,谢谢!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