讨论一年后,孩子终于对“人会死”感到释然了
原创 小舒
夏天的陈小舒
微信号 cartdsn
功能介绍 小舒是澳大利亚公共卫生博士,从事幼儿健康科研工作,也是三个孩子的妈妈。这里有靠谱又实用的育儿科普,也有国际主流的育儿理念,让我们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不知道你们和孩子聊起过死亡这个话题没有?
去年,或许是疫情的原因,妞妞开始思考“死亡”这个人生不可回避的重要话题。
持续了大半年时间,死亡成了我们几乎每晚的睡前话题。她只要一静下来,就会想起,“妈妈我不想老人死。” 妞妞一直纠结死亡的问题,无论我怎么解释,就是迈不过去,第二天还是重复说,“妈妈我不想老人死。”
妞妞哭了又哭,说她最最最最最不喜欢的事情就是老人死。
“人为什么会死?”
“人死了会去哪里?”
“什么是(生命)周期?”
有些时候,她会想啊想,突然冒出来一些念头:“妈妈我不想老人死….”
“嗯,我知道…”
“是不是老人太多了,这个星球就住不下了,所以人要死?”
很多人说,和孩子一起看《寻梦环游记》,告诉孩子,只要我们记住逝者,他们就不会真正消失。然而这种说法只会让妞妞更难过。她最怕我说,人死了会去我们心里,只要我们还记得他们,就好像他们还和我们在一起一样。
当我这样说起,她就爆哭,她说,“可是我记不住,我不想要记住。” 她害怕自己会忘记,害怕因为自己记不住,让他们“消失”了。
可是生命逝去便不再,就好像今天会变成昨天,昨天永远回不去,只能记在心里。 “那妈妈帮你记住。”我只能抱着哭得伤心的妞妞安慰她。
有一天我听那个美国儿童合唱团版的memories的时候,我的心瞬间被击中,真是天使般的声音。这首曾今听过很多次的歌,我突然间听懂了,这是一首纪念逝者的歌,听得泪流满面。可能也因为是孩子们唱的,我突然感受到了妞妞的情绪。
我被这首歌(memories)迷住了,无限回放。妞妞在客厅看动画片,我在另一边陪酒酒玩,手机播放放着这首歌。
晚上刷牙时,妞妞突然说:妈妈你的那首歌都吓到我了。我说,哪首歌啊?
妞:就是Doo-doo-doo-doo, doo-doo-doo-doo~~~你把那些小东西弄丢了,后来又想起了。
我:是memories吗?
妞:是
孩子对于死亡的感受和我们或许是不同的。我们对于生命和爱的理解,大概随着人生经历而变得更加深刻,但是孩子们,亦有他们的最“原始的”理解,未必浅薄。
终于有一天,当我告诉她,我们人也是由很多很多微小的元素组成的,物质守恒,这些元素永远都不会消失。人死了就会化在尘土里,被植物吸收,被动物吃掉,挥散在空气中。到时候,人就存在于我们踩到的泥土,闻到的花香,听到的虫鸣,淋到的雨滴,呼吸的空气中……他们没有消失,他们和这个planet融为一体了。
这一次,妞妞没有哭,“那我也会呼吸到她吗?就像这样。”
“是的。”
妞妞终于释怀了,她放下了这个问题。而我,因为妞妞,我也再一次思考生命和死亡,短暂和永恒,以及我们的爱。
生命易逝,珍惜所爱❤️
为什么孩子会有关于死亡的想法
哪怕家里或者周围没有人去世,孩子也可能会谈论起死亡。
去年妞妞的一个朋友(4岁)在玩耍的时候,突然扬起小脸问我:人死了会有灵魂吗?
她的语气平静而不带有任何感情色彩,只是简简单单出于好奇。
我说:我也不知道。
我的一个朋友也是4岁的儿子对爸爸说:爸爸,你什么时候死?等你死了,我就可以有你的球鞋了。
他的语气不仅仅是平静,甚至还带有一丝期待😂
当孩子第一次对我们谈到人的死亡,我们可能会奇怪,孩子为什么会有关于“死亡”的想法?
实际上孩子一直有听到、看到“死亡”:大灰狼被杀死了,坏人被烧死了,一棵树死了,一朵花枯萎,一只蚂蚁🐜被他们的小手摁死了,蟑螂被拍死了,一只毛毛虫被踩死了,公路上一只小鸟被车撞死了……
哪怕我们绝口不提死亡,孩子也会逐渐觉察到死亡。他们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看到我们对死亡的反应,他们就更好奇了。
多大的孩子能是理解死亡?
在生命中的某个时刻,孩子们总都会经历祖父母、亲人、朋友的离去,至少他们会在电视媒体中看到著名运动员或名人离世的新闻。遇到这种情况,孩子们往往会很好奇,他们希望从父母那里了解到什么是‘死亡’。
孩子们能够理解到死亡的意义的年龄会有比较大差异,和他们的认知能力发展和经历都有关系。不过即使是很小的孩子也能理解到一些死亡的概念。比如对于4岁左右的孩子,他们对死亡的理解可以是很直接的,当你死了,你的身体就不能动了。
“我们都会死”,这对小小孩来说是更难于接受的。不过研究表明,多数5-7岁的孩子能够明白什么是死亡,而7-10岁的孩子能够理解得更清楚了。年龄更小的孩子也多少能够明白死亡意味着什么,尤其是在经历亲人朋友的离世之后。
怎么对孩子解释死亡
很多人都会不自觉地美化死亡,把死亡说得更温柔一些,听上去不可怕一些。总觉得孩子还小,可能理解不了,想要保护他们的天真更久,也没有父母希望孩子难过。
但如果想让孩子接受现实,不对死亡抱有错误的期待,大人就必须告诉孩子“死亡”是一种永久、不可逆转的状态。孩子们需要的是这种简单直接的答案以及分享内心感受的机会。
父母应向孩子解释清楚四个重要的关于死亡的概念。
01
死亡是不可逆转的。
孩子们需要明白,一个人死去之后就不会再活过来了。向孩子解释死亡的永久性特点时,应使用简单明了的话语。
出于不想伤害孩子的目的,人们往往会告诉他们:“TA离开我们了/变成天上的星星了。”但这些话无疑是在告诉孩子:死去的人还会回来的。 如果孩子相信了这些话,他会认真地等着死去的亲人回到身边的那一天。但我们都知道这是不可能的,孩子最终等来的只能是深深的失望。因此,我们有必要让孩子明白死亡是不可逆的,这样他们才能够接受事实并慢慢从悲痛中走出来。
对于年幼的孩子,父母可以用“对于死去的人来说,世界上的一切都会消失”这种形容方式帮他们理解:死去的人不会再回来了。
02
死亡后,所有的生命功能完全结束
孩子们需要明白死亡后一切生命功能都会完全结束,这意味着身体不再运动、不再会产生任何感觉或想法。否则,孩子可能会担心去世的人仍然会感到痛苦或悲伤。
可以使用简单的语言来向孩子解释这种状态:“一个人死亡时,TA的身体会停止工作,并且再也不会开始工作,不会再感到疼痛、饥饿或害怕。”
03
死亡是不可避免的
孩子们需要知道,所有的生物最终都会死亡。
在与孩子们谈论死亡时,父母很容易安慰他们说:“我永远不会离开你”或“爸爸妈妈是不会死的”。但这样形容很可能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困惑。如果他们相信了有些人是“不会死的”,那么死去的人之所以会死去,难道是因为他们做错了什么吗?
下一次,当我们带孩子走进大自然,遇到“死亡”的现象,比如死去的小鸟或者死去的蜘蛛,可以和他们讨论死亡的基本概念,帮他们理解死亡是生命周期的一部分。
我其实有一些庆幸,死亡的教育由她提出来了,并且这种教育发生在孩子经历亲人离世之前。
04
人为什么会死
人为什么会死?
可以尽量避免告诉孩子太多关于死亡的细节,但我们要向孩子解释清楚一个人为什么会死去,从而帮助他们减少一些害怕或内疚。
孩子们需要知晓亲人或朋友死亡的原因。罪恶感是人面对死亡时极易产生的感受,孩子们可能会想“一定是我做错了什么,我爱的人才会死去。如果我不再这样做了,就不会有人再死去了”。
孩子可能不会主动告诉我们TA感觉很内疚,我们需要主动与孩子沟通、谈论死亡,帮助他们消除内疚感。我们可以假设孩子会感到很内疚,然后告诉TA并确保TA明白我们无论怎样做,都无法改变既定的事实。
方法就是向孩子解释清楚,不使用委婉用语。
注意语言的简洁性,尽量避免使用专业术语。但我们必须要明白——委婉的说法令人感到安慰的唯一原因是它们并无法真正解决问题,只能让孩子感到更困惑。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理解了你的意思。提问他们对刚刚谈论的话题有什么看法,看看孩子是否听明白了你说的话。
询问孩子的感受。
给孩子机会谈论自己的感受,让他们通过不同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如画画或写字。
接纳孩子的感受。
感到悲伤时,人们会产生一种“想要振作起来”的冲动,因为悲伤让我们感到不适,因此我们总是希望停止表现出自己很痛苦的样子。但如果孩子无法正确表达自己的感受,我们就没法帮助TA走出那些令人难过的事。
帮助孩子走出悲伤
孩子们需要了解并肯定自己的感受。我们可以通过分享亲人去世的故事与孩子交流当时的感受以及可以采用哪些方式来缓解悲伤情绪。“听到…去世的消息,我感到好伤心、好难过。我告诉妈妈我很痛苦,和她讲了这件事,然后感觉好多了。”
我们可以与孩子分享一些应对悲伤的方法,比如向亲密的人倾诉或一起回忆同去世的亲人朋友经历的快乐时光。让孩子明白每个人都会经历亲人离世的悲痛时刻,并和他们分享走出悲伤的方式。
孩子的悲伤可能是和我们不同的。
时间会冲淡一切悲伤。
亲人、朋友离去时,我们首先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人,但与此同时也失去了本应和这个人共同经历的未来。孩子可能无法立即理解这一点。但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会逐渐意识到自己失去了什么。
无论我们怎样向一个5岁或10岁的孩子解释什么是死亡,都不会改变“死亡”带来的事实。
记住我们失去的亲人,让他们停留在我们的心里。我们的心,就是他们去到的“另外一个世界”。
“生命虽然有限,但记住,妈妈永远爱你”。我在心里对妞妞补充道,“哪怕我死去了,我也知道你会永远让我住在你的心里。”
我也会和那些已经离我们而去的亲人那样,回到大自然中,成为云,成为雨,成为风,成为你的呼吸……
最近一次聊起死亡,是不久前的一个晚上,队友说,我真希望可以永远将你留在我身边。
妞妞笑着说:你不能永远将我留在身边,你会死。
队友:噢,是的,你说得对。
妞妞接着说:但是没关系,你会去到另一个世界。很久之后,我也会死。然后妈妈,你,弟弟和我又能在一起了。
想想半年前,妞妞还每晚因为担心老人死而哭,突然有一天,她就如此释然了。
是的,我们都会死,但也许,我们会以另外一种形式相遇。
回忆总是将你带回到我的身边,我却再也不能触碰到你。但我知道,我们我们终将再次相遇。
– END –
如果喜欢,请转发分享:)
本文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回